...狗狗的話...
我家來了新住客啊!!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現在不少學生也擁有智能電話,支援各種應用程式定的智能電話並形成了一個流動的學習平台,老師可以如何利這個新興的學習平台呢?

    瀏覽提供應用程式的網站,我們可以找到不少與教學相關的應用程式,如學習外語、數學、繪畫等等。對於著重思考的通識科來說,我們也可以找到一些協助學生整念概念的應用程式,例如由Takahicorp提供的Mind Map Memo就是其中一款學生能利用來製作腦圖的應用程式。

    利用Mind Map Memo,學生可以整理所學的概念。例如就現代中國單元中的三農問題,學生可把有關三農問題的資料加進腦圖中並整理其中的關聯。學生可就自己的學習習慣編輯各層資料方塊的顏色,並加進表情符號。完成後可儲存以供日後查閱或編輯。學生更可利用電郵寄出腦圖,老師可讓學生電郵腦圖給自己批改,學生之間也能互相傳閱、互相學習。

    於智能電話上利用應用程式(如Mind Map Memo)學習的好處為何?就是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記錄知識。例如學生正在堆填區進行考察,他們可以用智能電話記錄參觀的過程與感受、搜集有關議題如廢物回收的資料、利用應用程式整理學習內容,他們甚至能即時透過電郵或其他網上平台發表學習心得及與其他級別的同學分享學習成果。

    我們若能與時並進、善加利用智能電話的特點,則能讓學生體驗傳統教學方式以外的學習經驗,以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學習。

 

Mind Map Memo的下載地址: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takahicorp.MindMap&feature=search_result#?t=W251bGwsMSwxLDEsImNvbS50YWthaGljb3JwLk1pbmRNYXAiXQ..

milkbu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陽報於2011年6月15日有一則報導,屯門的一間中學懷疑外洩了學生的個人資料。有網民於谷歌網頁搜查資料時意外發現該中學的內聯網資料庫,其中存有逾千名學生的個人資料,除了學生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碼及住址等,連家長的職業及聯絡電話號碼亦被上載。此外,有一次當我於谷歌網頁搜尋資料時,亦發現了大量同樣來自某一間學校的教學材料,相信該校把教學材料上載自內聯網供學生下載,由於保安設定的問題,讓內聯網中的文件於互聯網上公開。由上述的事件可見,學校應加強對資訊安全以保障師生及學校的私隱,免被洩漏。除了加強資訊保安外,如果上傳的資料為敏感資料,學校可考慮將檔案加密以保障資料的機密性(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2007)

    現今學校也會利用內聯網讓老師、學生及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透過內聯網,師生可上載檔案互相分享,老師之間也可互傳檔案作教學之用,可見學習與教學工作不再只局限於學校中發生,即使身在家中老師與同學亦能透過內聯網進行學與教。因此除了學校內聯網需加強保安外,亦應提高師生對資訊安全的意識。例如個人應主動學習有關資訊安全的知識及留意有關新聞、了解保安事故所帶來的影響及關注個人電腦的安全性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02)

 

資料來源:

一中學疑洩逾千學生資料。(2011年,6月15日) 。太陽報,A12。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02)。資訊保安自衛術。2012年12月14日,取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訊安全網網址http://www.infosec.gov.hk/tc_chi/yourself/keeping.html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 (2007)。資訊科技教育計劃:學校資訊科技保安。香港:教育局。

milkbu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訊科技日趨普及,除了為日常生活帶來方便,亦為教學帶來機遇與挑戰。現在我們不僅能從書本上獲得知識,還能使用電腦、甚至智能電話於互聯網上搜尋知識。然而,互聯網雖然為我們帶來方便,但同時亦為教學帶來新挑戰。

    有一些新聞報導告訴我們,學生空有使用科技的技術,卻缺乏資訊素養(香港經濟日報2011a)。例如學生利用網上的翻譯程式翻譯中文文章,並當作英文作文繳交,文法錯漏百出。又如學生繳交的通識獨立專題探究,亦於網上搜尋類似的調查報告抄襲數據、併湊不同的文章以繳交功課(香港經濟日報2011b)。可見學生懂得「利用」科技,但卻不懂「善用」科技。因此,我認為讓學生認識和重視資訊素養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從「資訊科技教育基礎」課程中我了解到什麼是資訊素養:當我搜尋資訊時,我應當了解自己何時及為何需要這些資訊,應該如何尋找、分析及利用資訊。面對資訊爆炸的年代,當我們搜尋資料時總會得到大量資訊,甚至內容大相徑庭的答案。因此,如何從各種資料中挑選正確與合適的資料成為十分重要的技能。我於「資訊科技教育基礎」課程中了解到各種培養資訊素養的學習策略,例如Big6

    Big6是一套資訊問題解決(Information Problem Solving)學習策略,共有六個階段:問題定義(Task definition)、資訊搜尋策略(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獲取資料(Location and access)、使用資訊(Use of information)、綜合(Synthesis)及評估(Evaluation)(Eisenberg & Berkowitz, 2012)。這套學習策略引導學生有效地找

尋與利用資訊以解決問題。當我們面對大量的資訊時,我們應清楚界定自己的問題與所需要的資訊。其後,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尋找、選擇及獲取合適的資訊,並從中抽取有關的資料、正確地引用。然後就問題組織有關資料及進行匯報,最後就報告進行評估(Eisenberg & Berkowitz, 2012)

    因此,除了教授知識外,我們應該於教學中滲透有效的學習策略(Big6),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及養成能自行篩選及評估資訊的技能,使學生能成為具備資訊素養的人。

 

資料來源:

i世代空有技術 欠資訊素養。(2011年,5月23日a) 。香港經濟日報,A25。

 

學生網上翻譯功課 錯漏百出 抄襲當原創 老師見怪不怪。(2011年,5月23日b)。香港經濟日報,A25。

 

Eisenberg, M., & Berkowitz, R. E. (2012). Big6 Skills Overview. Retrieved December 14, 2012 from http://big6.com/pages/about/big6-skills-overview.php

milkbu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